最近,原料市场涨的可谓是热火朝天,然而下游工厂订单面临不足,有的工厂直接宣布停工放假。
近日,广东东莞某工厂发布放假通知,称原本全厂放假至2023年8月底,希望9月份开始可以开工,但事与愿违,至今还没有订单,所以,不得已继续放假,直接放假到2024年2月底,也就是说,春节前都不用上班,要到元宵节后再议了。
实际上,企业说辞背后,是艰难求生的失利,同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决策。
有料君了解到,在全球经济衰退洪流下,外贸大省广东从去年开始就陷入了“订单寒冬”,家具、家电、代工、服装、造纸、电子等多个行业企业陆续宣布放假结业,动辄是几个月不上班,涉及到的也是大几千的员工,让“提桶一组”顿感不适,却又抗议无效。
38年老牌港资大厂——新安电器(深圳)称,在全球经济萎靡订单减少的情况下,公司经历了全球疫情影响,加上经营情况进一步恶化,决定提前解散,并于8月18日结束经营,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将依法终止。
深圳市友晟纸业称,场所发生变更,原有的经营模式生产设备迁移到江苏南通,组建了新公司,公司将于2023年10月前正式宣告提前解散、停产结业。
永利威建材(深圳)有限公司,曾发消息称,8月3日起,除写字楼职员外,各班组长实行分批进行轮休待产,正常上班的员工请积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轮休的员工可自行安排时间,无需到公司报到。
东莞明海整染厂,曾发公告称,将全面停止营业,全体员工于6月30日解除劳动合同。
东莞兴明服饰,曾发布通知称,经营亏损严重,难以为继,决定于2023年9月11日全面歇业,停止生产。
浙江余姚某塑业工厂表示,刚刚放假10天,现在开工了一半的机器,也只通知了一个员工上班,干不了几天没订单又要停掉。
某钢铁厂员工表示,眼看身边工厂都放假了,没想到这么快轮到了自己,工厂停工放假半个月。
年初以来,“外贸寒冬已至”的话题不绝于耳,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前7个月,按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总值3.4万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1.94万亿美元,下降5%。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总值下降了0.1%,与美国的贸易总值下降了9.6%,与日本贸易总值下降了5.8%。其中,对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的出口1.95万亿元,下降13%。而在2022年1-7月,该数据为22519.4亿元,相当于2023年1-7月我国对美贸易额同比减少了3019亿。
也就是说,与2022年相比,3000多亿的贸易额消失,这背后是多少外贸工厂和相关产业链的供应商企业,恐怕是不胜其多。从商品出口的类别来看,2022年我国出口商品最多的是“工业制品”。其中,排第一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22.8万亿元。第二是杂项制品出口5.1万亿元;第三是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出口4万亿元;第四是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出口2.1万亿元;第五是食品及活动物出库4914亿元。
而在化工领域,由于化工品终端涉及地产、汽车、家电、纺服、农业等诸多领域,多数化工品除直接出口贸易,还可以伴随下游制品出口。2022年国内汽车、冰箱、空调、服装的出口占比分别约11%/72%/21%/57%,各细分领域对上游化工品的间接出口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因此,化工、机械、原材料、食品等多个制造业工厂受到影响,多个制造业重镇和外贸大省的出口数据也出现下滑。从出口同比增速来看,12个省份实现负增长,其中不乏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天津、辽宁、宁夏等,而重庆、陕西、山西、云南、西藏等地区的出口总额同比负增长超过2位数。
在外贸订单不足的情况下,上有原料涨价对于下游工厂而言是十分不利,随着利润的持续下滑,甚至部分企业将濒临破产边缘。因此,制造业大厂停产放假,结业休工,也是在多种措施未能奏效之后的“躺平”之举。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洪流中,外贸订单不足,还得看内需,上周房地产降息降首付等政策出台后,或能激活一部分市场需求,随着未来国内更多利好政策发布,也许能助力企业熬过周期寒冬等待春暖花开。
来源:有料视点
声明:我们尊重半岛官方网页入口 ,也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