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奏响5万亿狂想曲:环保装备最受益
PCB信息网
2012-05-11
532次浏览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 万亿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市场对节能环保板块的热情再度被点燃。而在涉及废水、废气、废物的各种节能减排新政中,市场一致看好产业链中游,即环保设备制造环节。
“在节能环保的整个产业链上,上游排污厂的投资商多为政府背景,年利润率最多8%,且十年难以收回成本。下游咨询服务业也赚不到钱。最赚钱的就是中游的设备提供商,尤其是有专利技术的设备制造企业。”某国际大型固废处理企业中国区代表如是表示。
多项政策利好节能环保设备产业
节能环保无外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再利用,以及对高耗能产业的节能减排控制。而今年一季度,种种利好政策同时指向了环保产业的中游——设备供应商。
3月2日,工信部公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宣布支持7大类96项产品和技术,以鼓励研发大气污染治理装备、水污染治理装备、固体废物处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以及环境应急装备等。这些技术和设备的主要使用领域是燃煤电厂、冶金企业除尘、转炉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重型柴油机尾气净化、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等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
市场普遍预测,新规将进一步推动环保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污水、固废处理设备和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的发展。
数日后,工信息部再次发布《2011年环保装备产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及2012年展望》,指出2012年环保装备产业产值有望增长20%以上,相比2011年1304.59亿元,今年总产值有望达到1565.51亿元。
该文件预计,今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污泥处置和脱硝四大设备领域将有较大增长空间,PM2.5检测仪器市场将加速释放。特别是去年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环境保护部与各省及部分央企签署减排目标责任书所涉及的总计5561个工程减排项目,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有望在今后两年集中释放,参与其中的各个项目设备提供、工程建设及运营的公司将率先受益。
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高层透露,经过多次修改,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可能成为首批国务院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其中提到的四项核心战略包括:实施重点工程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等政策体系;鼓励技术进步,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同时通过下游的环境服务业带动上游的环境装备制造以及工程设计等行业。
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证实,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确实将于二季度陆续发布。环保业人士预测,新规划的发布将极大带动环保设备制造企业的订单需求。“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来说,这个产业链条确实还有待市场化的推动。政府要做的事是把蛋糕做大,让节能企业有需求,拉动设备采购量,降低设备成本。把动辄上百万的设备价格降下来,节能企业也将获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核算中心顾庆平主任介绍。
污水处理设备商一季度业绩增势明显
从已披露的2011年业绩情况来看,环保类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好,多数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比如业务横跨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的桑德环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亿元,同比增长65.48%,实现净利润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42.39%。
另外,从事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的碧水源在2011年也创下佳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105.01%;实现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88.71%;均创历史新高。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4月第一周,典型工程设备类环保公司2012年平均P/E水平回升至28倍,部分公司股价处于中长期的配置区间。考虑到饮用水强制提标日期的不断临近,以及未来可能的水价上调趋势,从事污水处理的环保设备商市场空间可能进一步打开。
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再生水平均利用率为8.5%,在即将出台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大框架下,到2015年全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0%以上,较2010年底提高了10余个百分点。而发达国家再生水利用比例高达70%以上,和它们相比,中国的再生水投资市场只是刚刚起步,未来前景可期。
根据华泰证券近期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十二五”期间投资规模高达3800亿元,投资将主要集中在管网、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新增、污泥处理、再生利用等方面。这意味着,顺应“十二五”污水处理产业发展的需求,拥有污水处理专利技术的公司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碳排放交易即将启动 减排设备商受关注
除了水处理行业,碳排放也是节能环保产业中颇具看点的一个领域。上证报记者从国内多位环境能源交易界人士处获悉,2013年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时间点预计将是2015年。至于全国性的自愿减排管理办法已几易其稿,距离出炉的时间为时不远。总之,“碳金融”、“碳产业”正在从概念渐渐走向操作层面。
受此影响,更多高耗能企业将加大减排设备投入,高效电机、节能锅炉、余热发电、高压变频等节能环保设备的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此外,智能计量表行业也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事实上,国内尚属新鲜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早在今年1月发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已被明确提出,并表示到2015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10年下降17%。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等市场化节能减排手段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
4月初有媒体报道称,发改委正在制定中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有望于上半年公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碳交易参与各方进行规范,甚至建立碳交易所的“备案制”,随后还要实行碳交易所的“总量控制”。
记者从上海、北京环境交易界人士处获悉,京沪两地开展碳排放交易的具体方案草案均基本完成,其中上海版的操作方案草案已经进入广泛征求意见的阶段。记者获悉,上海试点从石油、化工、电力、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入手摸索碳排放交易的流程和可行性较大,交易范围暂时限定为地区性市场,即买家卖家均属本地企业,因而央企碳排放权是否进行属地化交易也在操作方案的讨论范围之中。相关规模以上企业已参与过原始排放配额分配的征求意见。无论北京还是上海,“十二五”期间都将继续进行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第一、第二产业比例持续下降,建筑减排被列入碳排放交易范围的可能性较大。
相关人士坦言,虽然近年来国内碳排放交易仍将强调“自愿减排”,但从节能环保的迫切性来说强制的性质将逐渐加强,而上海版方案初期仍将以激励为主,让企业可以“有控制地发展”。这种市场化的操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了选择权。既可以采取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量,也可以通过购买其他企业减排指标。碳排放交易属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中的一部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认为,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于国家现行的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等政策是一种补充而非冲突,未来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有可能既获得补贴奖励,又能通过减排指标交易获得回报,这样将加强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投入的动力。
申银万国研究报告认为,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必将利好大量减排设备商,其中余热利用和电机变频调速节能是工业节能的两大重要途径,未来节能设备供应商将加速发展,比如包括海陆重工、荣信股份、川润股份、华光股份等在内的余热锅炉领域的上市公司。